食管乳頭狀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為良性鱗狀上皮的息肉樣腫瘤。過去一直認為EP很罕見,往往是因為其他上消化道癥狀作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

食管乳頭狀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EP的病因不明,其發病機制也有爭論。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黏膜損傷 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機械操作等常引起EP。Carr等報道有兩例先前活檢證實有食管炎,以後隨訪時發現EP。EP在食管遠1/3段多見,此處受這些病變的影響最為嚴重。內鏡檢查所致損傷、慢性食管異物嵌塞、反覆用探條擴張狹窄的食管及外科手術創傷均有引起EP的報道。很多EP病理檢查均有炎症證據。

2.人類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HPV與人類鱗狀上皮有高度親和性。有人在增生的食管黏膜中發現HPV感染的免疫組化證據,還有人認為挖空細胞是診斷HPV感染的一個組織學指征。然而各家EP的HPV檢出率很不一致,甚至有作者報告HPV為陰性。因此HPV與EP的確切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

3.致瘤物質的作用 動物實驗發現,口服特殊的化學物質如N-乙基-N-亞硝基胍可以引起EP。以互隔交鏈孢黴菌的食物喂飼大鼠,結果發現此菌對大鼠前胃及食管的鱗狀上皮有選擇性致瘤作用,其病變有胃乳頭狀瘤(25.6%),前胃乳頭狀癌(2.6%)及食管上皮乳頭狀增生和乳頭狀瘤(5.1%)。在研究維生素A、維生素E及維生素C聯合應用對預防Bap誘發大鼠肺癌的效果時,意外發現了預防組大鼠大都出現了食管上皮乳頭狀樣增生,發生率雄鼠為68.7%,雌鼠為91.3%。病變發生於食管的上段和中段,均未見異型增生。為什麼Bap組、維生素組、正常組皆無此現象,僅在Bap加維生素組中出現高發生率的食管乳頭狀瘤樣增生?說明多種物質協同作用可以致瘤。

4.遺傳因素 有人認為EP與遺傳因素有關,如先天性皮膚病,Goltze綜合征可伴EP。具有不正常的核型和O-raf-l基因缺失的病人有胃腸道的多發性息肉,包括EP。

5.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多數人認為EP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有害化學物質和慢性刺激的存在附加或激活了HPV感染,而HPV也可作為其他因素如黏膜刺激引起病變的加重,兩者起協同作用。這一觀點為多數人所接受。但確切的發病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發病機制

食管乳頭狀瘤系一種良性無蒂腫瘤,主要來自食管黏膜,由增生的上皮細胞形成,內含結締組織和血管,呈疣狀、結節狀、菜花狀隆起,直徑多在2~10cm,也有報道5~6cm。

1.組織學的特點 食管乳頭狀瘤按生長方式可分為3種類型:

ADVERTISEMENT

(1)外生型:呈光滑的指樣或樹枝狀外型,表層的鱗狀上皮呈乳頭狀增生,上皮分化成熟。乳頭中央為纖維血管組成的中心軸。部分上皮不全形化。近2/3病例間質內有明顯的炎細胞浸潤。

(2)內生型:外形呈光滑、圓形的突起,鏡下見表皮呈內翻性生長,伴有鱗狀上皮不全形化,棘層增生,部分上皮內有挖空細胞,間質內有炎細胞浸潤。

(3)峰型:外形呈峰形突起,鏡下見表皮呈疣狀增生,上皮顆粒層突出,伴明顯的角化或不全形化。以上3種類型中以外生型最多,內生型次之,峰型少見。

HPV陽性的EP特點:外生型較多,而內生型 和峰型較少。挖空細胞的發生率較多,但無統計學意義。棘皮症和多量挖空細胞可提示HPV感染,但並不能預告它一定包含有HPV DNA。說明組織學的特點在HPV感染的診斷中作用是有限的。

2.EP與食管癌有關的問題 EP是否會惡變這是一個重要而有爭論的問題。下列各點使人考慮EP與食管癌有關。

(1)有EP顯示細胞間變和癌性變的證據:已證實喉和生殖道的鱗狀乳頭狀瘤與鱗狀細胞癌有關。

(2)HPV DNA的證據:已證實HPV 6、11、16、18型與不同類型的癌有著廣泛的聯繫,在食管間變細胞和食管癌中也發現HPV DNA的證據。

(3)動物試驗證實:牛乳頭狀瘤病毒誘發EP,並惡性變。互隔交鏈孢黴菌可以誘發大鼠前胃和食管乳頭狀瘤,也可誘發了前胃乳頭狀癌。但經近期隨訪,幾個大宗報告中沒有惡性變的病例。

食管乳頭狀瘤的癥狀

發病年齡多在中老年。起病隱襲,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以上腹部癥狀居多,如胸骨後痛、吞咽困難、胃灼熱感等,尚有便血、缺鐵性貧血。嘔吐為主要癥狀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本病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腫瘤,Carr等人報道的25例EP中6例出現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4例為咽喉及肺部的癌腫,其餘為皮膚癌及膀胱癌。

對食管乳頭狀瘤的診斷主要通過X線鋇餐造影和食管鏡檢查, X線檢查配合內鏡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1.臨床表現。

2.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食管乳頭狀瘤的診斷

食管乳頭狀瘤的檢查化驗

有的EP大體形態可誤診為棘皮病或疣狀鱗癌,需由組織學進行鑒別,故對EP提倡取活檢。

X線配合內鏡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內鏡下絕大部分EP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無蒂,呈淺桃紅色,質軟,彈性尚可,大小約0.4~0.6cm,罕有超過1cm,多為單個,常位於食管中下段。內鏡下如見上述表現,應高度懷疑本病。少數EP為扁平狀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爛而呈紅色。與HPV有關的EP則較多見於食管上段並呈多灶性。

食管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

有的食管乳頭狀瘤病理的大體形態可誤診為癩皮病或疣狀鱗癌,需由組織學進行鑒別,故對EP提倡取活檢。

食管乳頭狀瘤的併發症

患有EP的病人很可能在黏膜刺激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口和呼吸道腫瘤。因此對EP病人應檢查和隨訪鄰近臟器是否有腫瘤。

食管乳頭狀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因乳頭狀瘤有惡變可能,因此應積極治療,腫瘤小可在內鏡下摘除或激光切除,腫瘤巨大需經食管局部切除或對病灶進行監測。因為有的EP與HPV有關,所以上述操作能否觸發傳播仍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故切除時應小心操作。伴HPV的EP預後是否差些,需進一步調查。

(二)預後

一般認為食管乳頭狀瘤是癌前病變,但目前尚無確切的癌變報道,對已確診為該病、瘤體較大者或同時伴有異型增生者應儘早手術切除,目前絕大多數病例通過內鏡下摘除治療,術後長期隨訪幾無複發。

參看

  • 腫瘤科疾病

食管乳頭狀瘤13865


<< 食管血管瘤 食管肉瘤 >>

食管乳頭狀瘤相關圖片

食管乳頭狀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食管乳頭狀瘤
乳管內乳頭狀瘤
乳房導管內乳頭狀瘤
脈絡叢乳頭狀瘤
乳頭的乳頭狀瘤
外陰乳頭狀瘤
外耳道乳頭狀瘤
小兒脈絡叢乳頭狀瘤
咽部乳頭狀瘤
血管內乳頭狀血管內皮細胞瘤
乳頭狀小汗腺腺瘤
乳頭狀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