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半年者,稱為慢性肝炎。有的乙型肝炎起病隱襲,待臨床發現疾病時已成慢性。  

慢性肝炎以往是怎樣分類的?

以往根據其癥狀體征及肝臟的病理改變分為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

①慢性遷延性肝炎:患者的癥狀體征及肝功能改變均不嚴重,常見癥狀為乏力,食欲不振,肝區輕微疼痛,偶爾出現黃疸,肝臟輕度腫大,質地可中等硬,輕微壓痛。少數病人可有脾腫大。ALT升高或反覆升高,其他肝功能試驗及蛋白代謝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變化特點為匯管區的細胞浸潤,浸潤細胞以淋巴細胞、組織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很少。肝實質內可見少量肝細胞變性或點狀壞死。但肝小葉完整,沒有肝細胞再生結節形成,因而不發展或肝硬變,一般預後良好。

②慢性活動性肝炎:臨床癥狀較重,病程經過以病情反覆加劇為其特徵。乏力、厭食、腹脹、肝區痛等癥狀明顯,中等度黃疸,肝腫大,脾臟常可觸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統表現,關節炎、脈管炎、皮疹、ALT持續或反覆升高,蛋白代謝異常,白/球倒置,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並可有貧血。其病理特徵為匯管區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及其向周圍肝實質內侵入發展,破壞肝小葉界板,肝細胞變性壞死和小葉內間隔形成,隨後逐漸出現肝細胞再生結節,病變逐漸向肝硬變轉化。一般認為慢活肝容易導致肝硬變。  

慢性肝炎新的分類是怎樣的?

根據國際工作小組1994年底在世界胃腸病大會上建議的原則,我國肝病專家在1995年第五次全國傳染病會議上,對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進行修改。對無論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劃分為輕度、中重、重度3類。

免疫性肝炎的照片

①輕度相當於原先認識的慢性遷延型或輕型慢性活動型,臨床上病情較輕,生化指標僅1~2 項輕度異常。

②中度相當於原慢性活動型肝炎的中等病理改變者,其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居於輕、重度之間。

③重度有明顯而持續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臨床上無門脈高壓症證據,血清ALT反覆或持續升高,白蛋白減低或白/球比值異常,蛋白電泳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凡白蛋白<329/L,膽紅素>85 5m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60~40,3項中只需一項達標者,即可診斷為慢性肝炎重度。  

慢性肝炎病人選擇用藥的原則是什麼?

對慢性肝炎病人來說,目前還缺乏非常有效的藥物,因此有些病人「求醫心切」,「有病亂求醫」,一看到廣告或宣傳治療肝病的藥物就買來服用,這也吃,那也吃,結果花了錢卻沒治了病。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慢性肝炎病人選擇用藥應掌握以下原則:

(1)用藥不要過多過雜:很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解毒。用藥過多過雜能增加肝臟負擔,反而對肝病不利。有的病人經過長時期的中、西藥物治療,病情反而越來越重,最後停用了全部中西藥,病情反而好轉,一般來說,每次用藥不超過2~3種,療程不超過2~3個月,如無效則可換用其他藥物,或暫停一段時間,若有效則可繼續應用。

(2)用藥過程中不應忽視休息、營養等:體息和營養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俗語說「 三分治七分養」,因為藥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保證休息、營養的基礎上才可能發揮作用,忽視休息、營養,而單純一味地進行藥物治療,就本末倒置了。

ADVERTISEMENT

(3)應用聯苯雙酯、強力寧或甘利酸等藥物常可使轉氨酶下降甚至正常,但並不代表疾病已經好轉或痊癒,停葯後常出現反跳現象,因此在應用這些藥物使轉氨酶降至正常後,應象應用激素一樣逐漸減量,並堅持服用2~3個月甚至一年。

(4)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用藥: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明顯的病人應用抗病毒藥物;有免疫功能紊亂的應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物;有肝細胞損傷的應用保護肝細胞的藥物;有肝臟微循環障礙的應用活躍微循環的藥物。也可以根據辨證施治服用中藥方劑,或辨證選用1~2種中成藥長期服用。  

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藥物有哪幾類?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任何藥物都不曾顯示其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確而肯定的療效,因此目前仍在進行各種試驗治療。鑒於本病的發病原理可能與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細胞的數量和患者免疫系統的效應等因素有一定關係,其治療藥物大體分類: ①抗病毒藥物:包括人白細胞干擾素、人體纖維細胞干擾素、人免疫干擾素、阿糖胞苷、磷酸阿糖胞、無環鳥苷、病毒唑、磷羧基甲酸、聚肌胞苷。其中以干擾素療效較為肯定。 ②免疫調節劑: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旋咪唑、乙肝疫苗、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劑、胸腺肽、豬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較為有效。③改善肝細胞功能 藥物:如肌苷、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促肝細胞生長素等。  

慢性肝炎治療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覺癥狀較輕,當病程往往遷延不愈,轉氨酶持續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組織學的改變,部分病人經過20-30年轉變為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丙型病人對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閑視之,但不要緊張恐懼。要做到生活上動靜結合,有規律;飲食上適量進食優質高蛋白,適當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不宜過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醫生給與必要的治療:

(1)干擾素:丙型肝炎的發病一是可能由於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細胞,二是可能由於機體免疫功能異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損害。干擾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複製,並能阻止丙型肝炎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擾素是目前治療丙性肝炎的唯一較有效的藥物。

白細胞干擾素(a干擾素,天然或重組)和纖維母細胞干擾素(B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均比較肯定,表現在血清轉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體(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組織學的改善。

干擾素的劑量至少需要每次300萬-600萬單位,用法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共兩周,續而以每周三次為多,也可隔日一次。療程因大於半年。對產生干擾素抗體的患者可選用其他類型的干擾素代替。對複發的病例可在干擾素。

(2)強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報道可用於治療丙型肝炎。

(3)熊去氧膽酸(UDCA):是一種親水性膽汁酸,它能逆轉慢性肝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膽汁酸滯留所引起的肝細胞損害,並抑制小腸吸收毒性膽汁酸。

(4)病毒唑:是一種核苷類似物,照相報道對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對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是有限的,僅對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轉氨酶的效應要小於干擾素。

(5)干擾素和其他藥物的聯合使用:1.干擾素+熊去氧膽酸;2.干擾素+病毒唑;3.干擾素+香菇多糖;4.干擾素+左旋咪唑。

利他林可改善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慢性疲勞

在美國胃腸病學學會第56次年度科學大會上報道的新資料提示:利他林(哌醋甲酯)能改善有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中度及重度慢性疲勞。

在紐約醫學院和Valhalla市Westchester醫療中心的David C. Wolf博士及其同事對15例慢性肝病患者進行了一項利他林(哌醋甲酯)安全性和效藥效的回顧性研究。

其中8例患者有丙肝引起的肝硬化,4例有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2例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1例慢性丙肝患者。

患者開始口服利他林(哌醋甲酯)10mg一次,每日二次,連續5天,再強制停葯二天。

患者允許增加服藥劑量到每日2次,每次 mg,或者減少到每日一次,每次 mg。 治療的中位時間為6個月。

結果表明:患者的疲勞改善狀態為,27%的患者有輕度的改善,53%有中度的改善,20%有顯著的改善。

73 %的患者在對晝間小睡需求方面得到了中度或顯著改善,67%的患者在做家務勞動的能力方面見到了中度或顯著的改善,53 %的患者在與家人的交流方面見到了的中度或顯著改善。

1例患者把他回到全日制工作歸功於利他林(哌醋甲酯)治療。

包括5例(33 %)患者有焦慮,3例(20 %)失眠和2例(13 %)口乾。沒有患者因嚴重不良反應而提前撤出研究,在採用每周二天停葯期方案的患者中也沒有人發生藥物依賴。一個每日服用利他林(哌醋甲酯)的患者發生了速發性抗藥反應。

Wolf博士說:他相信利他林(哌醋甲酯)可聯合物理治療和營養指導作為慢性肝病病人的疲勞治療策略的一部分。不過,目前研究的結果尚需在隨機化前瞻性試驗方案中進一步證實。  

慢性肝炎的飲食調理

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助於促進消化功能。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後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飲食要包括植物和動物蛋白,如豆製品、牛肉、雞肉、魚肉等,動植物蛋白質要各半搭配。攝入蛋白質在消化後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後在肝臟製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質。人體有8種氨基酸自身不能製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給。當動植物蛋白質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時,可彌補各自的不足,明顯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適量的植物蛋白質能抑制動物性脂肪量,減低對動脈硬化的影響,保證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對肝病康復是不利的。

食量要恰當

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進食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臟負擔。吃飯八成飽最好,暴飲暴食對肝臟、胃腸功能都不利。

飲食清淡

炒菜應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

合理應用中藥補藥

肝炎患者不提倡過分服用補藥,正常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營養。服用補藥最好徵求中醫醫生的意見,盲目進食補藥沒有益處。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不宜過高,因為蛋白質易在腸道被細菌分解產生氨氣,而氨是導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復期的病人要低糖飲食,否則易發生脂肪肝。

肝炎及康復期患者應選用哪些食品以補充糖、脂肪和蛋白質呢?

五穀雜糧等含澱粉類食品以及各種水果類、蜂蜜等,能供給糖,有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熱量、增進肝臟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黃、牛奶等,可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補充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魚、蝦、貝類,牛、羊、豬的瘦肉、禽蛋類等,可補充蛋白質的食品,它們都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補充機體代謝消耗,提供一定熱量。  

慢性肝炎的癥狀

1、納呆:肝炎的癥狀常見食欲不振,或不思飲食,或納食無味,或食後胃脘獃滯,厭惡油膩,胸脘滿悶,舌苔白膩,脈弦緩。

2、疲倦:肝炎的癥狀的特點是四肢無力,全身疲乏睏倦,懶動思睡,精神不振,食慾少思,舌苔薄白,脈虛弱。

3、脅痛:脅為肝之分野,邪在肝,則脅痛,疼痛常因情志變動而增減,噯氣脘悶,肝炎的癥狀飲食減少,舌苔薄白,脈象多弦。

4、腹脹:腹脹是最常見肝炎的癥狀,臨床表現:胃脘痞悶,肚腹發脹,飲食少思,肢體酸軟,舌苔白膩,脈弦緩。  

慢性肝炎的診斷標準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經過六個月後,仍然有臨床癥狀和肝功能障礙的病症。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疲乏無力,上腹不適。嚴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黃疸等。對於臨床診斷來說有以下的診斷標準:

1.病程在半年以上,有時確急性肝炎病史或長期攜帶病毒史;

2.肝炎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如反覆肝炎癥狀發作,有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等,病情持久不愈;

3.肝功能異常或反覆波動,ALT大於正常值上限,蛋白系統異常,黃疸不退或有波動等;

4.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原學檢測陽性,尤其是存在病毒複製指標;

5.肝活檢病理檢查結果有不同程度改變,此為慢性肝炎最可靠的確診依據。

一般來說HBsAg陽性>6個月,血清HBV-DNA>10^5copies/ml並且持續或間歇的ALT/AST水平升高,則可斷定為慢性肝炎。  

B超檢查結果可供慢性肝炎診斷的參考

(1)輕度B超檢查肝脾無明顯異常改變。 (2)中度B超檢查可見肝內回聲增粗,有臟和/或脾臟輕度腫大,肝內管道(主要指肝靜脈)走行多清晰,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無增寬。

(3)重度B超檢查可見肝內回聲明顯增粗,分布不均勻;肝表面欠光滑;邊緣變鈍;肝內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輕狹窄、扭曲;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增寬;脾臟腫大;膽囊有時可風「雙層征」。

參考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慢性肝炎
炎症分類常見炎症消炎抗生素對症用藥 慢性肝炎13585


<< 慢性宮頸炎 慢性乾燥性鼻炎 >>

慢性肝炎相關圖片

慢性肝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
暴發性肝炎樣綜合征
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庚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老年人慢性胃炎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慢性咽炎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