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術語。亦稱異位骨化。除正常生理鈣化外,在骨骼組織以外發生的鈣鹽沉積。這種改變通常發生於骨骼的肌腱附著處、韌帶、血管壁、骨筋膜等處。鈣離子由骨骼系統的析出,常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故有的學者主張將異位鈣化作為骨質疏鬆的間接徵象。

異位鈣化的原因

在纖維結締組織中,原始細胞增殖活躍伴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鈣鹽沉積,形成骨。成熟的異位骨化具有骨的結構, 外層包裹纖維結締組織,裡面是成骨細胞 ,具有小梁結及類骨組織,中心是活躍的原始細胞。有人認為,異位骨化與骨化性肌炎有一定區別,後者是指肌肉組織由於損傷或者出血,導致組織機化,形成硬結和攣縮。一般有明確的局部損傷史。局部疼痛不一定很明顯,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動受限。骨化性肌炎未必在關節周圍,而是比較集中在肌肉內。異位骨化的病因不很清楚,因此預防困難。其產生可能與損傷早期過度活動肢體有關。

異位鈣化的診斷

多半發生在大關節周圍,例如髖關節、肘關節等。常見於神經癱瘓的患者。發病機理不清楚。誘發因素可能是神經和生物電因素。早期局部有明顯腫痛,關節活動受限。晚期由於骨組織形成,導致關節活動限制。鈣離子由骨骼系統的析出,常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故有的學者主張將異位鈣化作為骨質疏鬆的間接徵象。

異位鈣化的鑒別診斷

中心性鈣化:中心性軟骨肉瘤可表現為邊界模糊的溶骨,有或無皮質骨中斷,由於軟骨傾向於鈣化和骨化,腫瘤內可出現不透X線區,鈣化經常發生在軟骨小葉的周圍,無一定結構。其特徵為不規則的霧狀顆粒、結節或不透X線的環。

松果體鈣化常見於成人,且隨年齡增加而更易出現,約 75%正常成人在CT掃描時顯示有松果體鈣化。其直徑範圍通常為3~5mm,但有時可能會更廣泛些。松果體鈣化面積大,移位,出現在小兒身上,則應考慮到是否有松果體區腫瘤的可能性。

肝內鈣化灶指在B超或CT圖像上肝臟內出現類似結石一樣的強回聲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歲的人群多見,男女出現率均等,一般為單個鈣化灶,右肝多於左肝,很少同時出現左右肝鈣化灶。

病理性鈣化:除骨和牙齒外,在機體的其他組織發生鈣鹽沉著的現象,稱病理性鈣化。沉著的鈣鹽主要是磷酸鈣,其次是碳酸鈣。病理性鈣化可分為營養不良鈣化和轉移性鈣化兩種類型。前者主要發生在局部組織變性壞死的基礎上。由於局部組織的理化環境改變而促使血液中鈣、磷離子發生沉積。後者發生在高血鈣的基礎上。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升高時,鈣鹽可沉著在多處健康的器官與組織。兩種鈣化的形態表現基本相同,但其發生機理及對機體的影響則不同。

多半發生在大關節周圍,例如髖關節、肘關節等。常見於神經癱瘓的患者。發病機理不清楚。誘發因素可能是神經和生物電因素。早期局部有明顯腫痛,關節活動受限。晚期由於骨組織形成,導致關節活動限制。鈣離子由骨骼系統的析出,常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故有的學者主張將異位鈣化作為骨質疏鬆的間接徵象。

異位鈣化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目前,在預防異位骨化方面有效的藥物為Didronel(Etridronate disodium)。此葯具有調節骨化生物學作用的焦磷酸鹽的性質,在活體可防止軟組織鈣化。

參看

  •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
  • 無菌性肋軟骨炎
  • 基底核鈣化症
  • 特發性皮膚鈣化病
  • 營養不良性皮膚鈣化病
  • 轉移性皮膚鈣化病
  • 老年人骨質疏鬆
  • 老年人鈣化性瓣膜病
  • 先天性髖關節外展攣縮和骨盆傾斜
  • 椎間盤鈣化症
  • 恥骨炎
  • 複發性多軟骨炎
  • 纖維性骨炎
  • 小兒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 變形性骨炎
  • 緻密性髂骨炎
  •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
  •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
  • 畸形性骨炎
  • 骨化性肌炎
  • 骨質疏鬆
  • 全身癥狀

異位鈣化11018


<< 宮外孕 異嗜酸癖 >>

異位鈣化相關圖片

異位鈣化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異位鈣化
松果體鈣化移位
病理性鈣化
表皮發生鈣化
長骨骨骺端鈣化不全
腸子宮內膜異位
單純腎異位
二尖瓣環鈣化
肝內鈣化
鈣化灶
鈣化影
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