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膏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白蘞膏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白蘞膏如何吃最好。

【處方】 白蘞2兩,黃連2兩,生胡粉1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溶脂調和。

【功能主治】 皮膚中熱痱,瘰癧。

【用法用量】 敷之。

【摘錄】 《鬼遺》卷五

【處方】 白蘞3兩,白芷3兩,芎藭2兩,大黃2兩,黃連2兩,當歸3兩,黃柏2兩,豉8合(炒),羊脂3兩,豬脂2升。

【功能主治】 痱,瘰癧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二脂合煎,納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摘錄】 《鬼遺》卷五

【處方】 白蘞3兩,甘草(炙)3兩,青木香3兩,芍藥3兩,大黃3兩,玄參3兩。

【制法】 上為散,以少酢和稀糊。

【功能主治】 瘰癧息肉結硬。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聖濟總錄》作“莽草”。

【注意】 忌豬肉、五辛、熱肉、飲酒、熱面。

【摘錄】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廣濟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 白蘞半兩,白石脂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半兩。

【制法】 上為末,更研極細,以雞子白調和,稀稠得所,瓷盒盛。

【功能主治】 麵粉隳。

【用法用量】 每臨臥塗面上,明旦以井花水洗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

【處方】 白蘞半兩,羊糞半兩,栝樓根半兩。

【制法】 上搗如膏。

【功能主治】 狐尿刺,久不愈。

【用法用量】 封裹瘡上,一複時其刺自出。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

【處方】 白蘞1兩,白及1兩,白芷1兩,突厥子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用牛酥5兩煎為膏。

【功能主治】 風牽瞼出外障。

【用法用量】 早晨塗在眼睛內;夜半塗亦得。

【摘錄】 《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處方】 白蘞、白及、白殭蠶、當歸、大黃、乳香、桃枝、柳枝、槐枝、桑枝、皂莢枝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每用香油1斤,入前藥浸3宿,緩火熬,以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加黃丹半斤,候油欲再滾,即掇鍋於地上,用槐枝頻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

【功能主治】 一切惡瘡腫毒。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一三

【處方】 白蘞、白及、白芷、白蘞皮、石決明、牛蒡子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用牛脂熬,將末入內,同熬成膏。

【功能主治】 風牽出瞼外障。

【用法用量】 早,晚以膏搽於瞼胞。屢用有效。

【摘錄】 《眼科全書》卷四

【處方】 白蘞面2兩,祛濕藥膏(或凡士林)8兩。

【制法】 調勻成膏。

【功能主治】 收斂除濕,解毒止癢。主一切滲出性皮膚病。

【用法用量】 外敷患處。

【摘錄】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處方】 白蘞3分,礬石半兩(生用),白石脂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制法】 上為細散,次入杏仁膏,研令勻,後入新雞子白1枚,酥2兩相和,研為膏,入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傷寒豌豆瘡癒後,滿面瘡瘢久不沒。

【用法用量】 每夜取塗面上,來日以溫漿水洗之。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白蘞1兩,白及1兩,白蠟3兩,黃耆1分,麝香(研)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藥1分,丁香1分,麻油半斤。

【制法】 上藥除油並研藥外,並銼細,先用油煎10餘沸,即下銼藥,候黃耆赤黑色,用綿濾過,慢火煎10餘沸,次下諸研藥。攪不住手,候凝成膏,於瓷器中盛,下麝香攪令勻。

【功能主治】 唇瘡。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塗貼患處,日3-5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八

以上就是對白蘞膏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白蘞膏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透膈湯 痛經散 >>

相關疾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鼻子顏色蒼白
鼻粘膜蒼白水腫
鼻毛變白
白中發青
白渣樣鼻涕
白暈
白血病細胞浸潤
白細胞增多
白細胞尿
白細胞減少
白頭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