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白朮散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用廣泛,那麼大家知道白朮散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 山藥、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陳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兩。白朮四兩,乾薑(炮)二兩。

【炮製】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傷寒氣脈不和,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冒涉風濕,憎寒發熱,骨節疼痛;或中暑嘔吐眩暈;及大病後將理失宜,食复、勞复,病證如初。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木瓜乾一片,紫蘇三葉,煎七分,食前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牡蠣(燒粉)二兩,白朮、川芎,各四分;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汁)三分。

【炮製】 上杵為散。

【功能主治】 調補衝任,扶養胎氣。治妊娠宿有風冷,胎痿不長,或失於將理,動傷胎氣,多致損墮。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溫酒調服,空心,食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白朮芎藭各30克蜀椒22克(去汗)牡蠣15克

【制法】 上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 健脾養胎,溫中祛寒。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

【用法用量】 每次3克,用酒調服,日三服,夜一服。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下

【處方】 白朮60克茯苓60克吳茱萸30克橘皮45克蓽茇30克厚朴60克(炙)檳榔75克人參45克大黃75克

【制法】 上九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脾胃虛寒,痰飲內停,嘔吐酸水,胸悶心悸者。

【用法用量】 每次3克,空腹時煮生薑、大棗湯送下,一日二次。漸加至6??克。覺熱,服少量飲食壓之。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摘錄】 《外台秘要》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 山藥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陳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90克白朮120克乾姜(炮)6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外感風寒,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風濕外侵,憎寒發熱,骨節疼痛;五勞七傷,氣虛頭眩,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肢體倦怠,潮熱盜汗,脾胃虛損,面色萎黃,飲食不美,口吐酸水,臟腑滑洩,腹內虛鳴,反胃吐逆,心腹絞痛。

【用法用量】 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枚,木瓜乾1片,紫蘇3葉,煎取10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別名】 七味白朮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一)。

【處方】 人參7.5克白茯苓15克白朮15克(炒)藿香葉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止瀉。治小兒脾胃虛弱,嘔吐泄瀉,頻作不止,口渴煩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身體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煎服。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別名】 《全生》白朮散(《證治準繩·女科》卷四)。

【處方】 橘皮(洗)大腹皮茯苓生薑各15克白朮3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治妊娠子腫,面目腫如水狀。

【用法用量】 每次3克,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備註】 方中白朮、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生薑溫散水氣,橘皮理氣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四

【處方】 白朮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治妊婦傷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溫服。但覺頭痛發熱,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別名】 白朮湯、四味白朮湯

【處方】 白朮1兩,人參半兩,丁香2錢半,甘草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妊娠惡阻,吐清水,甚則10餘日粥漿不入,惡阻,脈虛弦者。

【用法用量】 白朮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四味白朮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妊娠胃氣暴虛,寒伏中脘,故嘔吐清涎。是惡阻,因於胃虛挾寒焉。人參扶元以補胃之虛,白朮健脾以壯胃之弱,丁香溫中散寒滯,甘草緩中和胃氣,稍佐生薑以止嘔也。為末姜煎,使虛回寒散,則胃氣調和而惡阻無不退矣。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三七引《十便良方》

【處方】 白朮3分,草荳蔻半兩(去皮),益智子半兩(去皮),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高良薑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霍亂,吐逆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 《濟陰綱目》:此真虛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摘錄】 《聖惠》卷七十四

【處方】 芍藥1兩,當歸1兩,官桂1兩,人參1兩,白朮1兩,茯苓1兩,粟米(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和中益胃,散風濕。主小兒腸鳴泄瀉,米穀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嘔逆,脅脹滿,氣痞不散,體熱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6分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王氏手集》

【處方】 白朮3分,桂心3分,赤芍藥1兩,當歸3分(銼,微炒),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3分(炮裂,銼),木香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冷氣結在心腹,痞滿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二

【處方】 白朮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芎藭3分,羌活1分,羚羊角屑1分,桂心1分,麻黃1兩(不去根節),知母2分,石膏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體虛汗出,心煩,頭痛惡風。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二

【處方】 白朮1兩,人參3分(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煨,用皮),白荳蔻1兩(去皮)。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氣虛弱,嘔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

【處方】 白朮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霍亂,胃氣不和,心煩吐利,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二

【處方】 白朮3分,紫菀半兩(洗去苗土),乾薑半兩(炮裂,銼),人參3分(去蘆頭),熟乾地黃3分,桂心1兩,五味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明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白茯苓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胸中短氣,咳嗽惡寒。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

【處方】 白朮3分,訶黎勒1兩(用皮),高良薑半兩(銼),丁香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甘草1分(炙微赤,銼),桔梗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胃虛逆嘔噦,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白朮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傷寒食毒,壯熱頭痛,腹脹憎寒,四肢酸痛,口苦。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個,煎至5分,去姜、棗,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白朮1兩,前胡1兩(去蘆頭),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半兩,乾薑半兩(炮裂,細碎),訶黎勒皮1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陰毒傷寒,心胸滿悶,喘促,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如人行10裡再服。

【摘錄】 《聖惠》卷十一

【別名】 八物白朮散、八物白朮湯

【處方】 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五味子半兩,桂心3分,高良薑1分(銼),羌活半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陰痙,三日不愈,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恐陽氣內傷。

【用法用量】 八物白朮散(《活人書》卷十七)、八物白朮湯(《永類鈐方》卷八)。

【摘錄】 《聖惠》卷十

【處方】 白朮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旋覆花半兩,五味子半兩,大腹皮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脾胃氣虛,食不消化,頭目昏重,心神虛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處方】 白朮3分,前胡3分(去蘆頭),葛根3分(銼),桑根白皮3分(銼),川升麻半兩,赤芍藥1兩,石膏??1兩半,荊芥半兩,子芩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4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惡寒,喘急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豆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九

【處方】 白朮3分,石斛3分(去根,銼),黃耆1兩(銼),桂心半兩,熟乾地黃1兩,續斷3分,人參1兩(去蘆頭),牛膝1兩(去苗),天門冬3分(去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幹),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腸風痔疾失血後,虛損羸瘦,飲食無味,面色萎黃,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處方】 白朮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1兩,乾木瓜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冷熱氣相乘,霍亂吐利,轉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二

【處方】 川芎、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甘草、木香、廣皮、香附、烏藥、前胡、紫蘇、竹茹、延胡索。

【功能主治】 妊娠心痛,乃風寒痰飲客於心之經絡,邪氣與正氣相搏而作也。若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指甲唇口俱青。乍安乍甚者,乃傷心之別絡而痛也。或暴怒氣上,或食積停滯,痛而不已,損傷於臟則胎動不安。久而不愈,必致墮胎。

【各家論述】 是方芎、歸、芍、苓、甘、術以補氣血,而固胎元;附、香、陳、烏以行滯氣,更可消食;前、茹以消痰??飲;延胡以行血中滯氣、氣中滯血;紫蘇散外邪,寬胸祛脹。凡因風寒、痰飲、食積、滯氣,瘀血致心痛而胎不安者,並能治之,但烏藥太燥,延胡太峻,恐傷胎氣,酌而用之。雷公雲:心痛欲死,急覓玄胡。如血虛心痛,以手按之而痛稍止者,不可服前方。

【摘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 白朮半兩,澤瀉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水腫覺脹下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白朮丸”(見《潔古家珍》)。

【注意】 忌房室、魚、酒等物。

【摘錄】 《保命集》卷下

【處方】 吳白朮1兩,厚朴2兩半,橘皮2兩,甘草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和養脾胃。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和滓溫服。

【摘錄】 《雞峰》卷二十四

【別名】 白朮茯苓澤瀉湯

【處方】 澤瀉、白朮、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脾氣不足,水濕內停,食後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瀉,則液內竭而色幹;瘡濕則液外走而便結,如泄瀉瘡濕並見者,此脾胃多濕而不健運也。

【用法用量】 白朮茯苓澤瀉湯(《醫方考》卷六)。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痘疹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是方也,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咸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愈矣。

【摘錄】 《本事》卷四

【處方】 白朮、木香、附子、人參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因憂愁中傷,食結積在腸胃,故發吐利。自後至暑月稍傷,則發暴下,數日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6分,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入足太陰;木香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附子氣味鹹辛大熱,入手足少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姜、棗和營衛。此方因溫下之後,病去元虛,尤恐未盡之積复聚,治以辛香疏滯,中焦不致留邪;咸辛暖下,下焦亦不致留邪;則甘溫之補,引受其益,焉有不能複元者乎!

【摘錄】 《本事》卷四

【別名】 白朮舒脾散

【處方】 白朮(炒)1兩,幹紫蘇1兩,白芷(微炒)3分,人參3分(去蘆),川芎(洗)半兩,訶子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妊娠氣不和調,飲食少,孕婦脾虛難化,脈浮緩者。

【用法用量】 白朮舒脾散(《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醫略六書》本方用法:每服三錢,熟砂仁湯下。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陽;幹蘇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白芷氣味辛溫,入足太陽;人參氣味甘溫,人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陽;青皮氣味辛酸微溫,入??足少陽、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生薑辛溫入衛,凡婦人妊娠氣不調和,飲食不節,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動脾陽,使其健運,亦必以扶持胎氣為要耳。經云: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若妊子飲食不節,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傷食,難得妥藥,唯此方最穩捷。

【摘錄】 《本事》卷十

【處方】 白朮2錢,人參2錢,半夏曲2錢,茯苓1錢,乾薑1錢,甘草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溫養中宮,通調營衛。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3個(擘,去核),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3次。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乾薑辛溫,入手足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姜、棗之辛溫甘,和營衛。小兒挾寒嘔吐,脈遲細者,恐延成慢驚,故必溫養中宮,通調營衛,則正氣旺而嘔吐除,病何由入乎!

【摘錄】 《本事》卷十

【處方】 白朮1兩,人參1兩,旋覆花1兩,熟地黃1兩,當歸1兩,阿膠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和養胎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2盞,酒3分,同於銀器中熬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1日1次,至6個月覺胎氣榮安即罷服。若覺腰中痛,即是藥養胎氣,未勝邪氣,每服加吳茱萸4-7粒同煎。

【摘錄】 《雞峰》卷十六

【處方】 白朮1兩,牽牛子1兩(微炒),木通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川朴消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大小便難,腹脅脹滿,氣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裡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別名】 桂心白朮湯

【處方】 白朮3分,桂心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防風(去蘆頭)3分,芎藭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桂心白朮湯(《活人書》卷十七)。

【摘錄】 《聖惠》卷十

【處方】 白朮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神曲1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膈氣,心胸間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

【處方】 白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3分(銼,微炒),白茯苓3分,遠志半兩(去心),熟乾地黃1兩,黃芩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3分,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心氣虛損,志意不定,腰脊腹脅相引痛,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飴糖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

【處方】 白朮8分,茯苓8分,吳茱萸4分,橘皮6分,蓽茇4分,厚朴8分(炙),檳榔10分,人參6分,大黃10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嘔吐酸水,結氣築心。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腹煮姜、棗湯下,1日2次。漸加至2匕半,覺熱即少飲食2-3口壓之。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錄】 《外台》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 茯苓8兩,澤瀉4兩,白朮3兩,生薑??3兩,桂心3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 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小麥3升,取3升,去麥下藥,煮取2升半,服8合,日2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六

【處方】 白朮14枚,附子3分,秦艽3分,人參3分,牡蠣3分,蜀椒3分,細辛3分,黃芩3分,芎藭3分,牛膝3分,乾薑5分,桂心5分,防風5分,茯苓4分,桔梗4分,當歸4分,獨活4分,柴胡4分,烏頭2分,甘草2分,麻黃2分,石南2分,莽草2分,栝樓根2分,天雄2分,杜仲2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風入臟腑悶絕,常自躁痛,或風疰入身,冷疰、鬼疰、飛屍,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內或外,針灸流移,無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叉心,頭痛,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

【用法用量】 每服5分匕,平旦酒下。訖,如人行7裡久,勢欲解,更飲酒5合為佳。

【摘錄】 《千金》卷十七

【處方】 白朮3兩,厚朴3兩,人參3兩,吳茱萸3兩,茯苓3兩,麥糱曲3兩,芎藭3兩(一方加大腹、橘皮)。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脾胃俱虛冷,腹脹,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後酒下,日3次。

【摘錄】 《千金》卷十五

【別名】 芎藭散、芎椒白朮散、安胎白朮散

【處方】 白朮,芎藭,蜀椒3分(去汗),牡蠣。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養胎,調補衝任,扶養胎氣,壯氣益血,保護胎臟。主妊娠脾虛,寒濕中阻,脘腹時痛,嘔吐清涎,不思飲食,胎動不安,胎萎不長;室女帶下,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或失干將理,動傷胎氣,多致損墮;妊娠脾虛寒濕中阻,每見脘腹時痛,嘔吐清涎,不思飲食,甚至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芎藭散(《聖濟總錄》卷一五五)、芎椒白朮散(《雞峰》卷十六)、安胎白朮散(《衛生寶鑑》卷十八)。方中白朮、芎藭、牡蠣用量原缺。 《外台》引《古今錄驗》本方用白朮、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蠣二分。

【注意】 忌桃、李、雀肉等。

【各家論述】 1.《金匱要略直解》:白朮主安胎為君,川芎主養胎為臣,蜀椒主溫胎為佐,牡蠣主固胎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當歸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朮散,不可混施也。芍藥能緩中,故若痛者加之。川芎能溫中,故毒痛者倍之。痰飲在胸膈,故令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漿水以調中。若嘔者,復用漿水服藥以止嘔,嘔不止,再易小麥汁以和胃。嘔止而胃無津液作渴者,食大麥粥以生津液。病癒服之勿置者,以大麥粥能調中補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藥可常服也。

【摘錄】 《金匱》卷下

【處方】 白朮1兩(銼,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神曲1兩(炒令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久冷下痢後,脾胃尚虛,不能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煮棗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處方】 白朮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1兩(炮裂,去蘆頭),縮砂2兩(去皮),草荳蔻1兩(去皮),當歸1兩(銼,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脾臟虛冷,吃食減少,大腸洩痢,腹痛,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 《聖惠》卷五

【處方】 白朮3分,木香半兩,訶黎勒皮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丁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荳蔻1兩(去皮)。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白朮散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平時不妨試試,相信對於改善疾病的情況肯定是有幫助的。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調中葛根湯 吊藥 >>

相關疾病

小陰唇及前庭也有散在的白色圓形及環形丘疹
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皰疹
癌細胞逆行播散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鼻子顏色蒼白
鼻粘膜蒼白水腫
鼻毛變白
白中發青
白渣樣鼻涕
白暈
白血病細胞浸潤
白細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