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麼你知道地骨皮散的藥用價值是什麼嗎?

【處方】 地骨皮30克柴胡30克(去苗)人參60克(去蘆頭)羚羊角屑30克甘草30克(炙微赤,銼)生地黃汁30毫升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主髓黃。身體赤黃,四肢無力,肌肉抖動,兩腳酸脹,鼻中衄血,身無大熱,喜臥冷處。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黃汁,溫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

【處方】 地骨皮15克五倍子7.5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主耳聾,流膿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摻入耳中。

【備註】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普濟方》卷五十五補。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 地骨皮茯苓各15克柴胡黃芩生地黃知母各30克石膏60克羌活麻黃各22.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主陽毒火熾,渾身壯熱,脈長而滑,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加生薑少許煎服。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一

【處方】 地骨皮1兩,栝樓根1兩,蘆根1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赤茯苓3分,生乾地黃1兩,黃芩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消渴,體熱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半分,小麥100粒,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七八

【處方】 地骨皮1兩,澤瀉1兩,麥門冬1兩(去苗),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地骨皮1兩,柴胡1兩(去苗),人參2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髓黃,體赤黃,四肢不舉,肌肉戰掉,鼻中出血,兩腳疼悶,一手專安額上,身不壯熱,愛臥冷處。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半合,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五十五

【處方】 地骨皮1兩,茯神3分,栝樓根1兩,黃連1兩(去須),石膏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遠志3分(去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消渴,舌焦幹,精神恍惚,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處方】 地骨皮半兩,五倍子1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耳聾,流膿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摻入耳中。

【摘錄】 方出《聖濟總錄》卷一一四,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五

【處方】 地骨皮1兩,當歸1兩,川升麻半兩,寒水石半兩,桂心半兩,芎窮半兩,黃藥1兩,沉香1兩,麝香1分(細研)。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牙齒動搖,吃食不穩。

【用法用量】 用貼齒根,重者以綿裹,含如彈子大,每日2-3丸。

【摘錄】 《聖惠》卷三十四

【處方】 地骨皮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生乾地黃1兩,川升麻1兩半,藁本半兩,露蜂房半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齒黃黑,枯燥無光澤。

【用法用量】 每用1錢,以綿裹,常含咽津。

【摘錄】 《聖惠》卷三十四

【處方】 地骨皮1兩,黃芩1兩,黃連1兩(去須),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羚羊角屑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皰瘡,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地骨皮1兩,川升麻1兩,玄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芩1兩,赤茯苓2兩,羌活3分,桑根白皮2兩(銼),決明子2兩半,石膏2兩,柴胡2兩半(去苗)。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壅毒氣上攻,眼睛赤澀疼痛,心躁體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7片,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 地骨皮2分,赤芍藥1兩,桑根白皮1兩,茅根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柴胡2兩(去苗)。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骨蒸,羸瘦少力,燥熱,背膊酸痛,小便赤黃,口舌乾燥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 地骨皮1兩,柴胡1兩(去苗),白茯苓半兩,桑根白皮3分(銼),五加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氣體虛,發歇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濟陰綱目》汪箕箋:黃耆、人參、桂心是補肺溫氣藥,桑皮、枳殼、地骨皮是瀉肺清熱藥,白芍、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前胡是行散之味,而乃並用之,重在氣虛有火,當以分兩中求之,疾苦中審之,則竅妙自得。

【摘錄】 《聖惠》卷七十

【處方】 地骨皮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柴胡1兩(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麥門冬1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七日,遍身疼痛,壯熱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地骨皮1兩,柴胡1兩(去苗),琥珀3兩(細研),赤芍藥半兩,土瓜根半兩,木通半兩(銼),黃芩半兩,青蒿子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川大黃1兩(銼,微炒),牡丹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不通,心神煩熱,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地骨皮、柴胡、黃芩、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 肝膽氣分發熱,夜則安靜,晝則發熱,唇焦口渴,飲水多汗,左脈洪數。

【摘錄】 《症因脈治》卷一

【處方】 地骨皮半兩,茯苓半兩,柴胡1兩,黃芩1兩,生地黃1兩,知母1兩,石膏??2兩。

【功能主治】 陽毒渾身壯熱,自汗。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摘錄】 《雲歧子脈訣》

【別名】 黃耆湯

【處方】 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桂心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勞肢節酸疼,翕翕少氣,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赤,面色枯燥,飲食無味,悲憂慼慘,多臥少起。

【用法用量】 黃耆湯(《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注意】 忌莧萊。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 地骨皮3分,玄參3分,黃耆2兩(銼),澤瀉1兩,麥門冬3分(去心)生,生乾地黃1兩,葳蕤半兩,人參1兩(去苗)。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煩熱,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 地骨皮1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桔梗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白朮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柴胡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寒熱,四肢羸瘦,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 地骨皮2兩,麥門冬2兩(去心),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小麥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七

【處方】 地骨皮2兩,栝樓根1兩,石膏??1兩,黃連1兩(去須),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消中,煩熱口乾,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處方】 地骨皮3分,百合3分,黃耆三分,赤茯苓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3分(銼),柴胡1兩半(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犀角屑3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白前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骨蒸煩熱,心神不寧,及小便赤澀,時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莧菜。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 石膏2錢,黃芩1錢,知母1錢,生地1錢,羌活7分半,赤苓5分,地骨皮5分。

【功能主治】 傷熱成積,或吐或瀉,頭暈腹痛,心中煩躁。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處方】 地骨皮半兩,知母3分,麥門冬3分(去心),淡竹瀝半合,白蜜半兩。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傷寒後陰陽易病,乍寒乍熱,發作有時。

【用法用量】 用水兩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加蜜、竹瀝,攪令勻,分作5服,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生乾地黃半兩,真地骨皮1分,細辛1分,五倍子(炒令黑)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腎疳,齦腭、牙齒肉爛腐臭,鮮血常出。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敷之。

【摘錄】 《活幼口議》卷十八

【處方】 地骨皮(揀淨,粗葛包洗)1兩,黃耆(焙)1兩,柴胡(焙)1兩,紫菀1分,犀角1分,土瓜根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進食。主小兒熱疳。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玉訣》

【處方】 地骨皮1兩,葳蕤1兩,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麥門冬(去心)1兩,子芩1兩,茯神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心神煩熱,狂語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1合,生薑汁1茶匙,蜜半合,更煎1兩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地骨皮半兩,木香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川升麻半兩,栝樓根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陽毒傷寒,頭昏身重,咽喉唇乾,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脹滿,嘔逆不下飲食,面色斑斑如錦文。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地骨皮3分,麥門冬1兩(去心),柴胡1兩半(去苗),川升麻1兩,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1兩,石膏2兩,龍膽3分(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利,體熱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牛蒡汁1合,更煎1兩沸,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五

【處方】 地骨皮(揀擇令淨,幹,用粗葛皮包洗過後,幹稱)1兩,黃耆(銼,焙)1兩,柴胡(去蘆頭,洗,銼,焙)1兩,人參(銼,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銼,焙)半兩,甘草(炙,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進食。主小兒熱疳。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或半錢,白湯點下。

【摘錄】 《玉訣》引《手集》(見《幼幼新書》卷二十六)

【處方】 地骨皮1兩,石膏??1兩,黃連1兩(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金瘡,煩渴悶亂,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4-5次。

【摘錄】 《聖惠》卷六十八

【處方】 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黃芩、金釵石斛、北沙參、鱉甲。

【功能主治】 麻疹退清之後,虛熱神昏,陰虛血熱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痘疹會通》卷五

【處方】 地骨皮、柴胡、知母、黃芩、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 春溫夏熱,陽火熾盛,氣分受邪,發熱悶亂,煩躁不寧,不得臥,骨節煩熱。

【摘錄】 《症因脈治》卷三

【處方】 地骨皮1兩,獨活1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附子1枚(生用,去皮臍),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牙齒連頰骨相引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兩,以酒2升浸1宿,於銅器中慢火煎之,熱含冷吐,勿咽,日3次。

【摘錄】 《聖惠》卷三十四

【處方】 地骨皮(去土)1兩,羌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土蒺藜(去刺,微炒)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毒氣上攻,兩眼磣澀疼痛,及暴赤眼。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荊薺茶清調下;如患暴赤眼,濃煎甘草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 地骨皮2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 地骨皮1分,荊芥穗2兩,石膏(研,飛過)2兩,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1兩,天南星(漿水煮軟,切,焙)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腦風,頭痛時作,及偏頭疼。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本草綱目》引作“白花蛇散”。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五

【別名】 地骨皮湯

【處方】 地骨皮2兩,紫蘇葉1兩,桑根白皮1兩半,甘草1兩(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臟風熱,喘促上氣,胸膈不利,煩躁鼻乾。

【用法用量】 地骨皮湯(《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摘錄】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別名】 地骨皮湯

【處方】 地骨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微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涼上焦,生津液。主心臟熱,咽乾舌澀,面赤潮熱。

【用法用量】 地骨皮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摘錄】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 地骨皮1兩,麥芽1兩,豬牙皂角半兩,青鹽1合。

【制法】 上同搗令勻,粗火鍋內炒過,再為末。

【功能主治】 骨槽風,牙齒宣露,腫癢浮動,疼痛時作,或齦爛生瘡。兼治口瘡。

【用法用量】 每用先以鹽水漱口,再用藥末摻擦。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博濟》

【別名】 地骨皮湯、地骨皮枳殼散

【處方】 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淨)、柴胡(去蘆)、枳殼(去白,麩炒香熟用)、知母(生用)、當歸(去蘆)、鱉甲(去裙襴,醋炙令黃色)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骨蒸壯熱,肌肉減瘦,多困少力,夜多盜汗。

【用法用量】 地骨皮湯(《聖濟總錄》卷一七九)、地骨皮枳殼散(《元戎》卷五)。

【摘錄】 《博濟》卷一

【處方】 地骨皮1兩,葳蕤1兩,玄參1兩,黃耆1兩(銼),子芩1兩,麥門冬1兩(去心),川??升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心氣盛實,氣血壅澀,陰陽不通,榮衛隔塞,上焦壅滯,心胸煩熱,口乾頰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水1中盞,加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蜜各半合,更煎1兩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名見《普濟方》卷十七

【處方】 當歸4兩,黃耆半斤,秦艽6兩,知母2兩,枳殼1兩,地骨皮1斤,甘草1斤。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骨蒸壯熱,肌肉減瘦,面色萎黃,小便赤色,噁心潮熱,夜多盜汗,嗜臥少力,口苦舌乾,肢節煩疼,漸成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2盞,加生薑3片,烏梅、大棗各1個,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三五

【處方】 地骨皮2兩,石膏(細研,水飛過)2兩,川大黃(銼碎,炒)2兩,井泉石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細散,加石膏更研令勻。

【功能主治】 眼睛疼痛,睡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後以白米泔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 地骨皮3兩半,生乾地黃2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風熱客於皮膚,血脈凝滯,身體頭面癮疹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後溫酒調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三

【處方】 地骨皮半兩,黃芩半兩,人參半兩,黃耆半兩,葳蕤半兩,麥門冬半兩,甘草半兩,赤芍藥半兩,柴胡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煩躁,體熱疼痛,口乾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三四○

【處方】 地骨皮、白茯苓、麻黃(去節)、白芍藥、黃芩、川芎、前胡、升麻、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熱甚者。

【用法用量】 蔥白同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八

【處方】 柴胡4錢,地骨皮3錢,薄荷2錢。

【功能主治】 牙齒虛熱,氣毒攻衝,齦肉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作1服。水1鐘半,煎至1鐘,去滓,溫漱冷吐。

【摘錄】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引《應驗方》

【處方】 地骨白皮(微炒)1兩,當歸(切,焙乾)3分,升麻半兩,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黃赤色)半兩,芎藭3分,紫礦(炙)半兩,寒水石2兩半,莨菪子(炒香熟)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齒動,吃食不穩。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塗齒根下;甚者綿裹如彈子大,日吞2-3丸,口中含化亦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 地骨皮、黃耆、人參、鱉甲(酒浸,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骨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7分,去滓,空心、臨臥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

【處方】 地骨皮、鳳眼根皮(並用懸崖中者好,去土不用)各等分。

【功能主治】 腸風痔瘺,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同炒微黃色,為細末。每服3錢,空心溫酒調下。 。

【注意】 忌油膩食物。

【摘錄】 《醫方大成》卷七引《經驗方》

【處方】 地骨皮(洗,焙乾)1兩,川大黃(微炮)1兩,黃芩1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黃耆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熱病,口乾,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8分1盞,加荊薺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張渙方

【別名】 地骨散

【處方】 地骨皮。

【制法】 先刮取浮皮別收之,次取皮下膩白粉為細散,其白粉下堅赤皮銼細,與浮皮一處為粗散。

【功能主治】 止痛生肌。主惡瘡。

【用法用量】 地骨散(《雞峰》卷二十二)。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處方】 地骨皮1兩,防風(去蘆頭)1兩,赤芍藥1兩,葛根(銼)1兩,羚羊角屑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熱毒攻眼疼痛,心中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豉50粒,蔥白1莖,煎至5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人參(去蘆頭)1兩,白朮1兩,白茯苓(去皮)1兩,前胡半兩,地骨皮半兩,當歸(洗,焙)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曲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

【功能主治】 小兒寒熱更作,肌體羸瘦,煩渴引飲,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6分盞,加生薑1片,大棗1枚,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處方】 人參1兩半,地骨皮1兩半,柴胡1兩半,黃耆1兩半,生地黃1兩半,白茯苓半兩,知母1兩,石膏??2兩。

【功能主治】 肺癰,瘡瘍,氣虛內熱者;臟中積冷,榮中有熱,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陽有餘陰不足者;蒸潮熱,自汗,咳吐腥穢稠痰。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2盞,加生薑7片,煎至7分,去滓,細細溫服。

【摘錄】 《雲岐子脈訣》

【處方】 地骨皮(搗末)半兩,小麥10粒,麻子10粒(燒灰),緋帛方5寸(燒灰),曲頭棘刺2-7枚(燒灰),半夏7枚(炒黃,搗末),亂發1團如雞子(燒灰)。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疔腫。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至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 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 小兒肺熱。有時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復發,其狀如瘧。

【用法用量】 生薑3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 《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 地骨皮(自採佳)、知母、銀州柴胡(去蘆)、甘草(炙)、半夏(湯洗7次,切,焙)、人參(切去頂,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

【用法用量】 本方加秦艽,名“秦艽飲子”(《見《嬰童百問》引《全嬰方》),又名“秦艽飲”(見《嬰童百問》)。

【摘錄】 《小兒藥證直決》卷下

【處方】 地骨皮(洗)半兩,秦艽(洗,去蘆)半兩,柴胡半兩,枳殼(制)半兩,知母(生)半兩,當歸半兩,鱉甲(醋炙黃)半兩,川芎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潮熱骨蒸,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桃、柳枝各7寸,生薑3片,烏梅1個,同煎,空心、臨臥各1服。

【摘錄】 《直??指》卷九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地骨皮散的製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牡蠣白朮散 木防己湯 >>

相關疾病

骨皮質變薄
嬰兒性骨皮質增生症
嬰兒骨皮質增生症
地圖樣骨缺損
厚皮性骨膜病
皮膚表面常出現大小不一散在性血泡
皮膚骨髓纖維化
全身皮膚散在黑痣
頭皮及顱骨燒傷
消瘦嚴重者呈」皮包骨頭」樣
骨血管外皮細胞瘤
骨血管內皮細胞瘤